信息來源: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去年8月30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一年來實現良好開局。過去的一年,濟南海關從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等6個方面,出臺支持舉措27條,83項任務目前已落地69項,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貿易便利化紅利不斷釋放、制度創新成效逐步顯現、區內企業更加具有活力。
資料圖
搭建“四大平臺”。搭建綜保區開放平臺。強力推動濟南片區內章錦綜保區申建,實現了當年啟動、當年批復、當年驗收、當年見效。創新過渡期監管模式,邊申請、邊建設、邊運營、邊發展,1-7月,濟南綜保區進出口總值、增幅均列省內綜合保稅區第一名,同比增長7.5倍,占濟南片區外貿總值的1/5,成為自貿試驗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做強鐵路運輸監管平臺。實現山東中西部與沿海港口、歐亞地區國際物流“快車道”,1-7月,監管中歐班列329列、貨物2.8萬標箱,貨值3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倍,2.2倍和2倍,鐵路貨運監管服務自貿區內企業的能力不斷增強。支持濟南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平臺建設,與地方政府共同搭建電商綜合服務系統,將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納入總署試點,將于31日晚24時啟動,自貿區濟南片區內企業將成為首票試點企業,實現對境外企業的批量出口,簡化通關手續,降低經營成本。搭建國外技貿措施應對平臺,收集、整理193個國家地區對我商品限制措施,發布25期技貿風險預警信息。強化自貿試驗區內企業技貿示范培塑,服務農產品企業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
推出“四項創新”。創新關稅擔保模式,在自貿試驗區內首推“企財保”關稅擔保,企業用信譽代替資金“自己給自己擔保”,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首批3家重點企業擔保金額4.5億元,僅浪潮集團就此每年節約財務成本2200萬元。創新加工貿易監管模式,開展“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改革試點,解決了企業集團下屬各企業間保稅料件無法相互調撥的難題,同時還節約報關時間10個工作日。疫情期間用該模式,晨鳴集團企業間相互調劑、便捷流轉,解決了原材料不足問題,避免經濟損失近千萬元。創新民生物資查檢模式,對進口肉類實施“即報即放”“即查即放”“邊檢邊放”,促進區內維爾康公司肉類進口,1-7月累計進口肉類1771噸,較去年全年增長16.7倍。創新出口整車監管模式,用綜保區政策,幫助重汽集團解決疫情期間整車出口受阻問題,每批次車輛節省物流時間30天,每車節約成本5000元,僅疫情以來就累計為企業節約費用600余萬元。
深化“四項改革”。優化“兩步申報”通關改革,將海關監管環節前推后移,實現海關對物流的干預最小化。落實“兩段準入”監管改革,放行時間壓縮了近一半,實現車厘子等鮮活產品通關“零延時”,提前3天將市民“海淘”商品送到家中。推行便利出口轉關改革,實施屬地提前查驗,口岸直接裝船,幫助企業應對航線減少、甩船棄單增多等問題。推行特殊商品海關監管改革,將原來集中在口岸的生物試劑等特殊物品審批查檢后移至企業內場所,實現“快報快檢快放”。
開展“四項試點”。開展保稅研發監管試點,實現研發設備、材料全免稅進口,吸引山東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智能傳感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入駐綜保區發展。開展全產業鏈保稅監管試點,實現區內外保稅貨物順勢監管,推動盛品電子、晶正新材料等在片區聚集。開展選擇性征收關稅試點,允許綜保區企業按進口商品性質就低選擇關稅稅率,降低內銷稅負。開展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支持綜保區內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指導企業利用高端技術和剩余產能承接國內訂單,實現內銷1.01億元。
返回頂部
關注官方公眾號